王弼通过本与末、无与有、静与动、一与多这四对哲学范畴的阐释,论证了以无为本的本体论哲学思想,试图总结出万物得以存在的共性,其思维水平超越了汉代天人感应谶纬神学,构建起更为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王弼在提出以无为本的同时,还提出了言不尽意、得意忘象的认识论观点,成为正始玄学的又一个重要命题。他在《周易略例·明象》中对这一命题作了详细的阐述: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意。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
这里所说的象是指卦象,即一类事物的象征;意则是指玄远之道,即事物的本体。言能够表达象,象则能表达意,因此言、象是得意的工具,并非意本身,得到意,就可丢掉作为工具的言、象。相反,如果固守着言、象,就得不到意,言、象本身也失去了意义。所以,只有忘言才可得象,忘象才能得意。同样,由于言仅仅是得意的工具,可以忘掉,那就说明言不能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