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蒙学设置
蒙学在汉代称书馆或学馆,唐宋后亦称学塾、私塾、塾馆或蒙馆,是地方办理的启蒙教育设施,虽属小学或初小性质,但多有学龄前儿童在此接受教育。蒙学在目标上,一般为儿童的识字启蒙。主要有村塾(村学)和教馆(家学)两类。
村塾,也称“乡塾”“里学”“村学”或“村馆”。即设于基层乡村的启蒙学校,历史久远。村塾是学塾中最为普遍的形式。一般说来,它设学于人口较为密集的村庄,由学童的家长出资租借馆舍和延聘师资;学童通常为数人至十数人,蒙师仅一人,规模不大;学生年龄不一,程度不齐,采用个别教学方式;教学以识字、诵读、写字为主要任务,为施行经学教育打下基础。学馆、义塾、族塾和冬学等都属于村塾性质。
学馆,也称“家塾”“门馆”“坐馆”“书舍”“书馆”“书塾”“舍馆”。汉代称为“书馆”,是村塾之一种。一般的村塾是延聘外来师资、租借本村馆舍。而学馆的塾师多出自本村,利用自家房舍做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