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这番论述,汉初的政治就被描绘成了不同哲学派别的信徒之间的一系列冲突。但是辕固、赵绾、王臧以及公孙弘从未同席共餐,也未举酒互贺,当然也从未在一起谋取权力。在武帝统治中国的54年间,高层儒生官员凤毛麟角。他们毫无疑问属于官场弱势群体。传统叙述声称贤良举荐制度的规范化与任用太学博士弟子开启了儒生入仕之门,而这样的论断初见于《儒林列传》。
在《儒林列传》中,司马迁表示,因为武帝支持儒学,并发布诏谕,命令高层官员为朝廷举荐贤良,修习儒家经典蔚然成风。田蚡延请的儒生达数百人,其中就有著名的公孙弘。凭借对于《春秋》的学识,公孙弘从平民得以跻身于三公之列。他的成功激励着文学之士,司马迁说:“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①在这样的语境下,司马迁介绍了公孙弘的奏疏:建议任才俊为博士弟子就读太学,选择其中学识优异者充任基层官职。尽管在武帝一朝数百位有记载的官员中,我们只能确定两人曾经做过太学博士弟子,司马迁在《儒林列传》还是宣称公孙弘的奏疏被批准后,“则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学之士矣”②。
司马迁上述的记叙被学者们频频引用以说明贤良举荐制度与太学使得儒生构成了武帝时期候补官员的主要来源。③在《儒林列传》中,司马迁为当时的儒生许下了一个光辉的未来,这跟他们要去面对的残酷竞争有着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