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说到艺术,中国艺术中最独特而重要的,厥为“书法”。书法成为一种艺术,亦在魏、晋时代。一到南北朝时代,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南北双方的书法,显有不同。南方擅长“帖书”,大体以“行草”为主,是用毛笔书写在纸或绢上的,这算是一种比较新兴的风气。北方则擅长“碑书”,大体尚带古代“隶书”的传统,是把字刻在石上的,是一种较老的传统。大抵南方的帖书,更普通的是当时人相互往来的书信,这已是平民社会日常人生的风味了。北方碑书,则多用于名山胜地佛道大寺院所在,或名臣贵族死后志铭之用,或埋在墓中,或立在墓道上。这还是以贵族社会与宗教意味的分数为多。一到唐代,南帖北碑渐渐合流,但南方的风格,平民社会日常人生的气味,到底占了优势。从唐以后,字学书品遂为中国平民艺术一大宗。而帖书占了上风,碑法几乎失传南派盛行,北派衰落。这虽指书法一项而论,但大可代表中国一切艺术演进之趋势。
中国艺术,书法以外便推“画”。中国绘画发达甚早,但据古书记载,秦、汉时代的绘事大体还以壁画与刻石为主,那些都应用在宫殿庙宇坟墓,依然是在贵族和宗教的两个圈子内。绘事大兴,亦要到魏、晋以后,那时用纸和绢作画之风开始盛行。南北朝时代,画风与书法一样,同有南北之别。大抵无论书画,南方是代表新兴的平民社会与日常人生的风度,北方则代表传统的贵族与宗教的气味。而绘事尤以在南方者为盛,北方视之远逊。一到唐代,虽亦有南北合流之象,但如书法一般,唐人风气也还以南方作风为正宗。一样是平民意味与日常风格渐占上风,而贵族与宗教的色彩则日见淡薄。因此仙、释、人物画渐转而为山水、花鸟,壁画与石刻渐转而为纸幅尺素,在平民社会日常起居的堂屋与书房中悬挂起来。这是一个很显明的转变。